医工融合,是指医学与工程技术、理科等多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在医学与现代化工程技术深度融合的今天,医工融合已成为推动医学创新和高端医疗装备国产化的关键力量。
根据人民日报的报道,我国医工结合交叉探索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许多重点高校建起了以医工结合为特征的交叉学科研究实体。但彼时医工交叉的产业链并未完全行形成,研究结果不能很好地对接临床需求,而且一项创新成果的转化需要十年以上时间。
发展初期,进口替代是大多数研究者选择的主要方向;随着我国技术创新水平的不断提升,致力于原始创新的研究者已经越来越多,而且目前已经有不少成功探索。比如在眼科领域,孵化于清华工研院平台的图湃(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图湃医疗”)正成为医工转化的杰出代表,同时也引领着眼科医疗设备行业的创新发展。
成立于2017年的图湃医疗已从最初的四人团队发展为目前300余人的规模,在眼科高端设备领域不断完善产品布局,并在7年时间内完成了7轮融资。上个月,图湃宣布完成2亿元D轮融资。在医工融合和转化上,图湃医疗其实已经有清晰的措施和路径。
首先,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奠定坚实技术基础。图湃医疗由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副教授霍力、生物医学工程系校友王颖奇,以及霍力教授的两位学生邢燕飞博士、汪霄共同创立。这一背景使得图湃医疗在成立之初就有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深厚的科研底蕴。
在图湃成立的2017年,清华工研院成立了一个专门为中早期医疗器械项目提供全方位支撑孵化的转化平台——GHIC(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这让图湃和清华的合作更为高效,不仅提供早期合作交流、人才招募等便利,还配备了关于医疗器械从研发到注册取证的全生命周期的培训资源等,为初创时期的图湃提供了各类坚实基础。
其次,建立医工融合机制,精准对接临床需求。如何发现医生、患者、临床的真实需求并将其转化为产品思路,这对图湃而言至关重要。据了解,图湃医疗建立了完善的医工融合机制,从产品经理到市场人员、科学家团队,都与眼科领域各个层次梯度的医生建立了长期良性的互动机制。通过长期、深入、持续的临床沟通,让图湃医疗捕捉到许多产品开发的创新点和亮点,同时也让临床医生对图湃这一国产品牌更具认同感。这种精准的对接方式提高了图湃产品开发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也加速了科研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进程。
再次,自主创新研发,填补国产空白。通过不断地试错、总结和改正,图湃医疗在最短时间内找到了一条条最佳的产品技术路径。比如,经过3年技术攻坚,图湃医疗于2020年推出了全球首台40万次超高速全域眼科扫频OCT“北溟·鲲”。这款产品的很多技术参数领先于进口产品:每秒40万次超高扫描速度,6mm超大景深,120°超大视场角。其中的“超广角OCTA”功能更成为了第一个推动中国眼科临床诊断指南革新的国产眼科设备。这不仅彰显了图湃医疗在医工融合领域的深厚底蕴,更为中国眼科医疗设备行业树立了新标杆。
值得关注的是,图湃医疗的产品已从眼科诊断设备向治疗设备迈出了关键拓展:近期,图湃发布了“拨云”数字化全息术中OCT导航手术显微镜,这一高端眼科手术显微镜产品在业内率先配置400K高速扫频OCT术中导航功能,首创了三维术中OCT导航、术中OCT血流导航、4D-4K数字化显示等功能。该产品的推出标志着国产高端医用显微镜取得突破,填补了国产医用显微镜在复杂临床手术场景下的空白。
成立7年来,图湃医疗几乎整合了国内所有与眼科仪器设备相关的光电产业链资源。图湃的一款眼科OCT产品涉及上千个零部件,其中大部分目前都已经实现了国产化。据图湃介绍,诸如高速数据采集卡、干涉仪、光电探测器、4K-CCD、显微镜光学变倍体、精密光学成像系统等多个核心模块及模块内部的器件,都是由图湃自主设计并与国内供应商联合开发制造,因而突破了标准供应链的性能极限,减少对进口器件的依赖。在这一医工转化的过程中,产业链和供应链也得到大幅升级。
展望未来,图湃医疗将继续秉承医工融合的理念,不断探索和创新。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信息、生物、新材料、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工程技术将与医学技术更加紧密地结合,为眼科医疗设备的研发带来更多可能性。图湃医疗将紧抓这一历史机遇,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更多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眼科医疗行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