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合合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H:688615,下称“合合信息”)发布2024年度报告,交出了一份业绩基本面稳中有增、技术增长面质效齐升的优秀答卷,B+C端业务矩阵进一步完善,继续保持行业领先优势。
行而不辍,赓续致远。步入新发展年的合合信息将继续聚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科技领域,加快研发及技术创新脚步,为全球企业和个人用户提供个性化数字化、智能化服务,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新动能。
一、“B+C”双轮驱动业绩增长
根据财报,合合信息2024年实现收入近14.38亿元,较2023年同期近11.87亿元增长21.21%;归母净利润近4.01亿元,较2023年近3.23亿元增长23.93%,两项指标连续三年增速超20%,业绩在AI赛道中表现抢眼。
不仅如此,合合信息的毛利率也达到84.36%。即便在被誉为“AI应用大规模落地元年”的2024年,该公司的毛利水平也依旧位居行业前列,盈利优势显著。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合合信息自2024年9月登陆科创板后,披露的首份年度报告。上市后的首个季度(即2024年第四季度),该公司的收入为3.89亿元,较三季度的3.61亿元环比增长约18%,长期投资价值凸显。
目前,合合信息的主营业务可分为C端和B端板块, C端业务则由扫描全能王、名片全能王、启信宝3款核心APP产品承接。
在过去的一年中,合合信息重点加强了C端产品的AI能力,持续提升用户体验。以该公司旗下最富盛名的扫描全能王为例,该平台优化升级了“智能高清滤镜”功能,解决了“去污渍、去折痕,去屏幕纹”等场景的用户痛点。公司B端业务主要为面向银行、证券、保险、政府、物流等行业的企业客户提供以智能文字识别、商业大数据为核心的服务,
通过用户体验的提升及使用场景的拓宽,合合信息主要C端产品用户月活由2023年的1.50亿人次同比增长14%至1.71亿人次,累计付费用户数也由607.54万人次增至743.92万人次,实现22.45%的同比增长,巩固其行业领先地位。
在积极发展C端业务的同时,合合信息不断深化B端产品及服务能力,助力企业客户实现数字化与智能化的转型升级。智能文字识别B端业务方面,公司的文档解析、智能文档抽取等多款应用切入多个行业,在国际结算、银行函证等多场景中均实现了成熟应用。
商业大数据B端服务方面,合合信息基于对具体产业的立体化洞察推出了全新的产业分析架构,并完善了风控合规方向的产品体系,实现了专项大数据解决方案升级和运营管理的全流程优化。
截至目前,合合信息的B端服务已覆盖银行、证券、保险、政府、物流、制造、零售等行业的众多头部客户;《财富》杂志2024年8月发布的世界500强公司名单中,该公司的客户已覆盖超130家。
2024年,合合信息来自智能文字识别和商业大数据的C端产品收入约为12.05亿元,同比增长20.51%;B端产品及服务收入2.25亿元,同比增长23.23%,双引擎驱动合合信息业绩的稳健增长。
二、创新研发点燃增长引擎
合合信息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绩,离不开其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技术深耕。该公司自2006年起就将文字识别、图像处理作为核心研发方向,在智能文字识别领域已拥有超过18年的研发经验及技术积累。
2024年,合合信息持续加强研发投入。
截至同期末,合合信息拥有一支由622人组成的研发团队,研发人员占比达58.90%,并积累了发明专利授权合计128项,其中中国境内发明专利授权88项,境外发明专利40项,为其发展与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合合信息的研发团队优化升级了图像篡改检测技术,通过大规模样本预训练模型,实现对截图场景的有效篡改检测,并适用到PDF扫描通用场景中。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其研发团队获得“AI核身-金融场景凭证篡改检测”冠军。
就在近日,合合信息的“大模型加速器2.0”版本正式优化上线。据悉,升级后的“大模型加速器”在复杂版面理解、表格及图表处理、内容溯源等能力上实现了突破,从根源上减少了AI“幻觉”现象。
合合信息的大模型加速器2.0版本可识别上千种文档中的跨页表格、合并单元格、密集表格、手写字符及公式,解析稳定率达99.99%,单页处理耗时较行业可比产品降低超30%,还可“逆还原”十余种专业图表数据。
此外,合合信息不断挖掘旗下品牌潜在价值,提升产品知名度。
截至2024年末,扫描全能王免费版、名片全能王分别曾在AppStore上的84个、41个国家和地区(含中国)的效率类免费应用下载量排行榜位列第一,在满足全球用户在办公、学习、生活等应用场景需求的同时,品牌海外影响力也得到提升。
为回馈股东,合合信息拟定了利润分配预案,计划以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0元(含税)的方式向全体股东分红,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2亿元,占归母净利润的比例约为49.93%,与投资者共享经营发展成果。
展望未来,合合信息将继续深耕长期价值的经营理念,紧抓生成式AI技术发展的行业风口,不断推出新技术、新功能、新产品,以高水平的技术附加值推动各行各业的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助力国家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